国内茶情
小茶叶:撑起山区脱贫致富的“大脊梁”
时间:2021-10-28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浏览:271次
平昌县将茶叶产业作为加快推进脱贫奔康步伐的主导产业来抓,把种好“摇钱树”、打好生态牌、接好产业链、盘活旅游资源,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守住绿水青山和同步小康的战略定位,一路引领绿色发展,趟出了一条山区产业扶贫新路子。
一、绿叶变蓝图
平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抓,专注定力,持之以恒。坚持从规划入手,科学编制《平昌县现代茶业发展规划》,突出全域全面、特色优势、长短结合、功能配套,注重与产业扶贫、乡村旅游、巴山新居、土地利用等16个专项规划配套衔接,形成“1+1+16”产业专项规划体系。从2012年开始,历经近9年的不懈努力,平昌茶产业已从抓基地、抓管理转向抓加工、抓品牌和抓市场,进入了后端产业链提速跨越的全新阶段。目前,全县建成标准化富硒茶基地28.5万亩,覆盖15个镇(街道办)85个村(社区),惠及农户7.2万户22.6万人,带动脱贫户2.85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二、园区变景区
按照“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以茶叶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景观农业,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以中茶所、省茶研所为技术支撑,指导建设的三十二梁现代茶业科技园2015年8月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列为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重点打造,2016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农业部评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园区在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突出茶旅融合主题元素,配套建设茶博园、农耕文化博物馆、古村落保护群,茶文化长廊、茶景观塑造等设施,着力打造成集加工包装、采摘体验、度假康养、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新样板。园区先后发展农家乐、茶家乐75家,串联打造精品观光景点15个,带动当地有条件的贫困户自己开农家乐,或到其他农家乐务工增收。2020年,该园区共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创收8500万元,1500多农户收益,户均增收2.5万元,加上茶农每亩鲜叶收入8000元左右,园区茶农户均增收突破4万元,茶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正成为园内及周边贫困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以乡村旅游为媒,聚集资源、整合资源、转化资源,实现茶旅深度融合,确保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
三、游子变老板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着力打造政策“洼地”,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县上先后出台了《平昌县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扶持办法》《平昌县回引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优惠政策,返乡创业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养老、医疗、子女入学、计生、卫生、失业等政策服务,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或当地贫困劳动力,享受每人每月150元岗位补贴;将返乡创业农民工企业和职工优先纳入岗前培训和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享受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优先享受用地、税收、信贷等支持;县政府每年评选一次“返乡创业之星”,给予5-10万元奖励。据统计,近5年来,平昌共有5700多名农民工返乡创办实体2739个,总投资14.6亿元,就地就近吸纳农民工15000多人,使用季节工13.9万多人次。其中:培育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75家,发展茶叶种植大户148户,发展秦巴茗兰、秦巴鸿源、皇家雀舌、巴山韵等本土茶叶加工企业(业主)17家,招商引进秦巴云顶、蜀山秀等大中型茶叶加工企业9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依托“巴中云顶”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企业成功注册“秦巴云顶”“秦巴茗兰”“秦巴鸿源”等茶叶品牌13个,其中“蜀山秀”茶叶入选“中国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秦巴云顶”“秦巴茗兰”“皇家雀舌”等7个茶叶品牌分别获得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为平昌茶赢得了知名度,拓展了流通市场,提升了附加值。
四、荒山变金山
近年来,受打工潮的影响,造成农村大面积土地撂荒。该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将茶叶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决心将撂荒的土地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县乡分别成立了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和茶叶产业化办公室,组成茶叶攻坚团队到重点乡镇进行驻点攻坚和抓点示范,县上每年预算茶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重点用于茶苗采购和对农户自栽自管的茶园,按投产前三年每亩给予350元的管护补助。积极探索土地入股、量化入股、返祖承包等多种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有效破解茶农资金瓶颈。目前,在15个镇(街道办)85个村(社区)实现规模连片种植茶叶28.5万亩,形成了“一园二带三片”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即:“一园”,以云台三十二梁为核心的3万亩省级茶业科技示范园;“二带”,双鹿—得胜、西兴—金宝山、黑水有机茶产业带;“三片”,云台—鹿鸣—邱家—澌滩、笔山—岩口—泥龙、镇龙—望京—界牌—岩口高山富硒茶产业片。全县建成现代茶叶加工厂32个,年加工各类干茶能力超8000吨以上,可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12000人以上。五年磨一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那一田田、一坡坡新栽的茶树,长势茂盛,随处都能感受到绿水青山迸发出的无穷活力。昔日的荒山摇身变成金山,曾经的撂荒坡地变成美丽的公园,不少贫困家庭,也因种茶、采茶和就地务工大幅提升了家庭收入。拿岩口乡方山村罗品儒老人的话说“从清明前开园采茶,我见天都有200多元的收入,2020年我家2.5亩茶叶仅买鲜叶收入就达1.2万元,我还在茶厂当季节工,工资收入1万元,若不是发展起了这茶叶产业,我们这60好几的人还能到哪里去挣个钱嘛!”
实践证明,平昌通过近9年茶叶产业发展的积累,以厚积薄发之势,实现弯道超车,真正让山区百姓搭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分享了农村改革和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